您现在的位置: 罗汉果_罗汉果养生_罗汉果吃法 > 罗汉果栽培 > 正文 > 正文

鼻咽癌的康复治疗

  • 来源:本站原创
  • 时间:2020-5-9 9:50:07
第一节鼻咽癌患者的心理康复

鼻咽癌患者不仅要面临生命的威胁,还要面对有可能失去正常的容貌及丧失一些重要生理功能,如说话、张口进食、味觉及嗅觉等;可能出现难以掩盖的容貌变化以及在社交活动时经常受到别人反馈信息的影响,对病人的自尊、自信带来极大的负性冲击。因而,在确诊和治疗阶段病人可能出现强烈的焦虑、抑郁等消极情绪反应,进而自信心下降,自我认同出现障碍。所以,对于鼻咽癌患者,除了考虑生理功能的改善和结构缺陷的修复,如假体置入,佩戴假发,应该重视心理行为干预。如放疗前的心理社会因素评估和咨询,心理社会因素的评估,包括病前个性、应对技能、家庭支持、经济状况及职业环境等。这些评估能为多学科的专业咨询人员提供各类信息,使咨询更有目的性和针对性。有利于针对性解决鼻咽癌患者出现的不同心理反应

1.鼻咽癌患者疼痛的心理康复

鼻咽癌患者疼痛的康复过程中心理行为干预非常重要。常见的减轻癌症疼痛的心理干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认知干预面对癌症的失助及疼痛不时地提醒疾病的存在,使病人更注意疼痛,进而加重疼痛的体验,形成一个恶性循环。通过认知干预设法消除病人这些不良认知,使患者正确认识鼻咽癌,从心理上接受病情,积极配合治疗,且尽可能使他们注意力趋向于疾病之外的对象,对疼痛的康复有一定效果。

(2)放松训练全身肌肉放松可以缓解疼痛、防止疼痛加剧、消除焦虑、帮助入睡以及加强其它止痛方法的止痛效果。在全身放松时,止痛药及其它的止痛方法的作用会发挥得更快更好。

(3)暗示与催眠治疗暗示与催眠对疼痛的控制非常有效,对终末期癌症病人进行研究发现,接受心理支持及自我催眠训练的病人,尽管一年的死亡率未因此发生变化,但却未见病人疼痛的加剧。

(4)分散注意力看电视、收听录音等都可作为分散注意的方法。对轻度疼痛,该方法的止痛效果可以达数小时。任何活动只要是病人喜欢并可以吸引病人的注意力都可都可以被用来止痛。

2.鼻咽癌患者放疗的心理康复

在鼻咽癌放射治疗过程中,病人常见的心理反应包括焦虑、抑郁、愤怒及内疚等。病人常采用否认、转移、认同及依赖等防御机制。临床上我们常遇到鼻咽癌患者对放射治疗过程产生恐惧,对放射治疗效果产生疑问,这些认知的存在可能带来消极影响,不利于鼻咽癌患者的康复。

(1)放疗前期病人的不良认知及干预措施

放疗前患者对放疗的必要性、利弊平衡、放疗过程及安排等缺乏必要的了解,常常会产生错误认知,对放疗病人的错误认知及早认识并加以矫正,可以避免一些心理行为问题的出现。

放疗前准备工作包括医护人员提供信息、解释、指导等支持性心理治疗。放疗医生是病人接受放疗过程中的关键人员,主要负责收集病史、体格检查,为病人制定及解释放疗计划,说明可能出现的副反应。无论接受何种目的的放疗(根治性或姑息性),医护人员都应给病人提供一个周密的、坦诚的及充满希望的治疗计划,尤其是针对接受姑息放疗或减症放疗的病人,更要注意支持性心理治疗。医护技人员应该充满耐心、细心、自信心及同情心。如果病人觉得对放疗有所了解并始终能够得到医护技人员的关心支持,那么就有可能唤起他们顽强的康复生存的潜能。

除了医患之间进行面对面交谈外,还可通过提供诸如书籍、墙报及录像带等可重复使用的大量有关疾病及放疗的信息,进一步向病人解释疑惑,以增强病人的治疗信心,提高病人授受放疗的依从性。

(2)放疗中、后期病人的心理反应及干预措施

一般来说,急性放疗副反应可出现在放疗后2~3周内,最常见的副作用为厌食、恶心、呕吐、疲乏、皮肤改变、骨髓抑制等。放疗结束3月后仍有1/3病人持续存在放疗反应(如疲劳),某些延迟性反应可以相当严重,如肺纤维化所致慢性肺功能衰竭、第二原发癌,儿童患者脑照射所致智力损伤及生长迟缓,成人患者脑照射致痴呆及进行性脑白质疾病、不孕不育等。随着年轻的肿瘤病人治愈率逐年上升,放疗的延迟副反应已成为一个突出的生理问题。

由于对放疗缺乏认识及了解,或既往心理脆弱或有精神疾病史,放疗过程中,特殊环境及缺乏交流的隔离等因素,使病人具有明显的焦虑及抑郁情绪,其中以高焦虑症状最为常见;放疗过程中出现的其它负性生活事件可加重病人的这种负性情绪,甚至可能使病人终止放疗。严重人格障碍(如偏执狂)或精神分裂症病人有可能拒绝与医护技人员的合作。

因此,在放疗前对鼻咽癌患者进行评价及治疗并且进行监测是十分必要的。根据临床观察及研究结果,针对放疗病人的心理行为特点及影响因素提出了以下几条指导原则。

①对新病人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及培训,以消除病人紧张恐惧感。

②注意放疗门诊的环境及氛围。

③对那些有可能出现情感障碍或心理异常的病人,应尽早地进行心理评估,及早地进行心理行为干预,包括适当使用抗精神病药及提供心理支持等。

④对某些在放疗结束时情感障碍反而可能会增加的病人,医护人员应提前加以预防。

⑤应把有关心理治疗内容纳入放疗科医务人员的教育培训计划,以增强他们进行心理治疗的意识和能力。

⑥对患有较严重精神疾患的病人进行专业咨询及治疗。

总之,多数鼻咽癌患者需要接受放疗,但由于人们对放疗的应用及其价值有这样或那样错误的或不全面的看法而心存疑虑,出现紧张焦虑情绪。对于急性或延迟性放疗反应,如果病人事先有所了解并做好心理上的准备,大多可以很好地耐受及处理。支持性心理治疗应成为病人综合治疗中的一部分。

3.鼻咽癌终末期癌症患者常见的心理行为问题及处理

鼻咽癌终末期患者的癌症已是晚期,且多数已有转移,治愈已不再可能,躯体的不适症状越来越多、越来越重,死亡的威胁越来越近,他们出现各种各样的心理行为问题在所难免。

终末期患者往往报告有很多的恐惧,常体验到焦虑和抑郁。患者的恐惧主要是对死亡的恐惧和对疼痛及其它不能忍受的痛苦症状的恐惧,有些患者对癌痛的恐惧甚至超出对死亡的恐惧。有效的消除疼痛和解除晚期患者的症状是消除患者恐惧、焦虑的心理的一个重要内容。终末期患者的焦虑和抑郁既包括对患不治之症及死亡临近的反应性焦虑和抑郁,又包括与疾病晚期有关的预期的焦虑和抑郁,还包括与疼痛或其它不可控制的躯体症状相联系的焦虑和抑郁。终末期患者害怕被遗弃、害怕无法保持镇静以及失去尊严。终末期患者还常常有自罪感、失助和绝望感。患者的亲属和医务人员以及社会心理工作者应尽量多和鼻咽癌终末期患者接触,关心和帮助他们,与其讨论一些患者感兴趣的问题,同情的倾听患者的心声和要求,“同情地倾听也许比药物更有效”。

终末期患者不可避免地出现行为退化和依赖,并且因为依赖和不得不需要别人照料而觉得自己已成为家庭的包袱,产生许多内疚和痛苦。谵妄也是终末期患者中发生频率极高的一种精神问题,谵妄又是引起认知障碍的主要原因。一般认为,麻醉、感染、器官衰竭、某些药物和中枢神经系统并发症都有可能引发谵妄。鼻咽癌终末期患者最严重的问题是自杀。有关研究表明认为,虽然自杀可能与躯体症状的难以忍受程度有关,但是对缺少人际交流、抑郁、公开宣称想自杀及有企图自杀历史的病人更应予以密切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www.dgjipiao.com/lhgzp/1381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Copyright © 2012-2020 罗汉果_罗汉果养生_罗汉果吃法版权所有



    现在时间: